丘树宏:创设“孙中山文化”学科刍议,为中山大学百年校庆献一策
2024-10-18 09:31:23
来源:湾新社
作者:丘树宏
阅读:
丘树宏
2005年9月至12月,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第七期高级公务员公共行政管理专题研修班,该班前两个月在中山大学接受培训,再远赴英国牛津大学听课,我自己简称为“牛津G班”,可以说我也是中大的一名学子。
今年是中山大学创办100周年,借此机会,提一点建设性意见:建议中山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
记得是在2013年10月26日晚,我应邀参加了中大2004级MPA广州、珠海、中山班在中山市沙溪镇举行的同学会活动。我在发言时说,中山大学是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一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浓郁的人文气息、众多的名师学者、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越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名校。建议将“孙中山与中山大学”专题列为中山大学重大制度性安排,并在之后将此建议用书面形式呈交的校方参考。
中山大学和中山市皆以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而命名,孙中山思想文化无疑是最宝贵和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我们深感为荣。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家乡,2007年,中山市首先提出了孙中山文化的概念,并不断擦亮孙中山文化品牌,深化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开发和利用,传承与发扬中山文化特质,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19年2月18日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支持中山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由此,“孙中山文化”正式成为国家命题和文化发展战略。
我在2007年至2011年任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协主席期间,很荣幸能为推动孙中山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譬如,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将其列为文化名城建设“八大工程”之首,成功争取“孙中山文化节”成为广东省文化强省重点项目;发起并成功运作了“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并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策划运作“中山路”“中山人在上海”“中山人在京津唐”文化“侨牌”“辛亥革命与华侨华人”“孙中山文化节”“一代伟人与一座城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大型人文项目,策划组织并成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内外造成广泛影响,得到国家、省和社会各界包括华侨华人的高度评价,确立了中山市的城市核心形象品牌。
另外,2011年为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创作了主题歌《世界潮流》,全国播出后影响强烈;所策划并主创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首次从横的切面、以交响组歌的形式集中表现了孙中山的伟大思想、精神、人格和文化,成功塑造了孙中山音乐形象,填补了文艺界的空白,成为2011年广东省和中山市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重点文化项目,先后在广州、北京等地演出并在中央电视台全场播出,受到各界一致好评。2012年担任中山市政协主席后,我以人文政协为切入口开展政协工作,致力打造好孙中山文化牌这一城市第一品牌,助推把中山打造成全球华人华侨共同的精神家园,影响广泛。
2013年7月24日,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作为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专题晚会节目再次在中山市演出,两岸政界、商界和学术界人士,包括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等1300多人同场观看,引起强烈共鸣。至今,《孙中山》已经在中山、珠海和吉隆坡、台北、港澳等海内外地区演出十余场,影响广泛。
2011年,中山市以孙中山文化为核心,提出打造“翠亨新区”的战略部署。时至今日,肩负着推动中山城市转型发展、构建珠江口西岸理想城市历史使命的翠亨新区,已转入实操阶段,一个文化引领、生态优先、智慧用海、错位发展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渐行渐近。
201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期间,受中山市委市政府委托,我主持策划和组织了150多项活动与项目,包括举办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翠亨村升级为国家5A旅游景点、孙中山文化高铁行等等,反响很大。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我联系香港大公报共同组织了“纲要”颁布后第一个大型人文项目“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时任副省长许瑞生在翠亨村启动仪式上为由大公报和中山市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授旗,活动结束后将报道文章结集出版了《中山路》一书,为人文湾区建设开辟了新路子。
中山大学的诞生和发展与孙中山先生紧密相联,与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密切相关。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是中大人的光荣传统,是中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大人自强不息的根本。100年来,作为南中国学术与文化的重镇,中山大学秉承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形成了革命性、开放性、科学性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为促进中国现代社会的变革,引进、传承和创新现代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缅怀创校先贤的功绩,个人认为中山大学很有必要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并列为中山大学重大的制度性安排,全方位、战略性地安排和部署以孙中山文化为核心的学校人文教育工作和人文交流工作,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伟人精神,领略中大精神,弘扬中山文化,从而使中山大学成为中国以至全球保护、挖掘、开发、利用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最全面、造诣最高、影响最大的载体和平台。
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首先要制定《设置“孙中山文化”学科规划纲要》,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学科架构组成、具体措施与各种保障等。
每一年的新生入学,可以开展“孙中山文化”、“孙中山与中山大学”主题校史教育系列活动。校史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回顾孙中山先生等诸先达在中山大学发展史上的光辉历程、参观校史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人文历史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激发新生以“我们是中大人”的学习热情和社会使命。
可以编印“孙中山与中山大学”小册子。孙中山于1924年亲手创办了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1924年1月27日至8月底,孙中山先生先后10多次到国立广东大学礼堂向师生系统讲述三民主义。从1924年2月4日孙中山下令创办国立广东大学到1925年3月10日这一年零36天的时间里,孙中山先生关于国立广东大学的命令、训令、指令、题词及演讲等就有45篇之多。可以将这些史料及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编印成小册子,开学时发给所有新生,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全面了解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他与中山大学特殊的渊源关系。
可以设立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加强与国内外与孙中山有关的地区和单位的联系,组织学生到中山、南京、武汉、上海、北京、台湾等,包括海外各地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地方参观学习,让学生直观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及革命事迹,并与这些地区和单位加强交流与合作,推动学习、研究、宣传孙中山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每年在孙中山诞辰日11月12日期间举办孙中山文化节。通过举办诗书画乐及演讲、报告等活动,大力弘扬孙中山文化。
强化对孙中山的学术研究和资源利用。加强孙中山研究机构建设和人才建设;设置孙中山文化教材与课程,设立各项“孙中山专项奖”,比如孙中山文化奖、孙中山学术奖、孙中山奖学金等。同时将各项工作与学术成果予以总结,进而在全国高校推介,在社会上广为宣传。
做法不一而足,中山大学还可以就“孙中山文化”学科建设,向国内外有关方面组织一次公开的金点子专题征集活动,这样既可收集到各种好建议,又可以加大对孙中山文化和中山大学的宣传力度。
丘树宏,广东连平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作家协会副主席兼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珠海市委原常委、秘书长,中山市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现居珠海。
已出版个人诗集《隐河》《以生命的名义》《长歌正酣》等10部,人文社科和经济类著作《思维洼地》《心的看见》《中山传》中英文版等11部,编导、制作和演出、播放大型舞台作品10余部。
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播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被誉为“时代歌手”。曾获人民日报年度散文奖、《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文艺报》和《文学报》等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和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两届);为中央电视台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获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等播出歌曲百余首。有多个作品翻译成英文、日文在国际诗坛交流展示,歌曲《我们的孙中山》《华侨,中国桥》《完美之梦》等多首歌曲在海外华人华侨中传唱。
近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已完成《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伏羲颂》《珠江》《九连山下》等二十余部;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由国家文旅部、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并分别与广州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马来西亚槟州交响乐团等合作,在海内外演出十余场;主创的大型音乐舞台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等在中央电视台和广东电视台播出,在央视播出歌曲近30首。
首倡“孙中山文化”概念并力推纳入国家战略命题。
首倡“庆龄文化”概念和“赵佗文化”概念并形成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
《创建海上丝路“粤侨文化圈”》被选发国务院参事室“国是咨询”内刊,继“孙中山文化”之后,个人第二份建议成为国家领导层国策参考。
责任编辑:南渡
相关文章
-
2024-09-02
-
2024-08-28
-
2024-08-24
-
2024-08-22
-
2024-08-19
-
2024-08-16
最新资讯
热点图文
2024-08-28
【《大灣區時報》灣新社消息,記者李翔綜合報導】澳門前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今天(28日)上午宣布參選第六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公佈了競選團隊成員,包括代理人李
社交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