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首页 > 头条 > 湾新头条

香山魂鑄灣區夢——寫在孫中山先生逝世百週年之際

2025-03-12 16:02:56 来源:湾新社 作者:吳默 阅读:

 

       珠江潮湧,伶仃洋畔的晨曦穿透百年雲煙,灑在澳門媽閣廟的飛簷與中山翠亨村的青磚上。當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藍圖與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跨越時空疊合,我們不禁深思:這片孕育中國民主革命火種的土地,如何在新時代以「香山文化」為紐帶,書寫「一國兩制」下的灣區傳奇?
 

 

 

濠江啟蒙:從澳門視窗看中山精神之源

       1883年,17歲的孫中山踏上澳門碼頭,眼前是葡萄牙人管治下的「天主聖名之城」,耳畔迴盪著大三巴的晨鐘與崗頂劇院的詠嘆調。在澳門鏡湖醫院行醫期間,他親見西洋醫術之精妙,更透過葡文報刊窺見世界變革的浪潮。這種「鹹淡水交匯」的文化滋養,塑造了中山先生「融通中西」的革新視野。  

       鮮為人知的是,澳門土生葡人社群曾為革命提供獨特掩護。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陳少白藏身於澳門葡裔商人飛南第的宅邸,後者更以「採辦鴉片」之名助其購置槍械。這種超越族裔的義舉,恰似今日大灣區「打破界限、共謀發展」的精神先聲。中山先生曾言:「澳門實為我革命思想之發源地」,此言非虛——澳門的多元包容,正為「一國兩制」下的共融發展提供歷史註腳。

香山文脈:從文化基因到灣區認同

       香山文化之精髓,在於「嶺南耕讀傳統」與「海洋商貿精神」的水乳交融。珠海唐家灣走出的唐紹儀,既是民國首任內閣總理,亦是推動中山模範縣建設的實踐者;澳門鄭家大屋走出的鄭觀應,其《盛世危言》中的變革主張,直接啟發青年孫中山的「實業救國」思想。這種「家國情懷」與「經世緻用」的雙重特質,如今在大灣區建設中化為「硬聯通」與「軟銜接」的創新實踐。  

       橫琴「澳門新街坊」項目堪稱典範:粵澳共商共建的民生社區,既保留澳門社團文化的街坊節慶,又引入內地智慧物業管理;中山翠亨新區的「粵港澳青年創新工場」,將僑鄉祠堂改造為科創基地,讓香山建築的鑊耳山牆與5G基站相映成趣。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創造性轉化,正是對中山先生「取法現代,不忘本來」理念的生動詮釋。

 

 

制度破壁:從辛亥變革到灣區創制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時,澳門《濠鏡日報》以中葡雙語發行特刊,首創跨境憲制傳播先例。百年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分線管理」模式,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制度設計,實現貨物「零關稅」流通。這種「邊界重構」的智慧,與當年革命黨人利用澳門特殊地位突破清廷封鎖的戰略,可謂異曲同工。  

       更值得關注的是「澳門智慧」在大灣區治理中的獨特價值。澳門中華總商會借鑒「孫中山籌款模式」,牽頭設立粵澳合作發展基金;澳門廉政公署與內地監察機關建立跨境反腐協作機制,將「陽光政府」理念延伸至灣區公共服務領域。這種「一國兩制」優勢疊加的創新實踐,恰是對中山先生「權能區分」理論的時代演繹。

 

 

人文灣區:從覺醒年代到數字文明

       站在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可見「孫中山文化國際交流中心」的弧形穹頂與澳門塔的鋼鐵尖頂遙相呼應。這座以「香山文庫」數字平台為樞紐的文化綜合體,正通過區塊鏈技術將中山文獻、澳門歷史檔案與香港非遺數據鏈接成「人文灣區雲」。當澳門土生葡人土語話劇《革命之子》以VR技術重現孫中山在澳活動場景時,我們看到:文化傳承從未如此鮮活。  

       澳門科技大學的「數字香山」研究項目更具啟示意義:通過AI分析孫中山手稿筆跡與演講錄音,還原其思維軌跡;運用大數據比對《實業計劃》與大灣區交通網絡,發現中山當年規劃的廣珠鐵路走向竟與今日廣珠城際高度契合。這種「以科技復活歷史」的探索,讓中山精神真正成為激勵灣區青年的「思想代碼」。

 

 

       暮色中的澳門孫中山紀念館,銅像手中的《建國大綱》正對橫琴金融島的璀璨燈火。從「振興中華」的吶喊到「灣區融合」的實踐,從「三民主義」的構想到「共同富裕」的追求,中山精神始終如伶仃洋的航標燈,指引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  

 

 

       今日之大灣區,當以「敢破敢立」的香山氣魄,書寫新時代的「實業計劃」;以「和合共融」的濠澳智慧,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試驗田」。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在這片他深愛的土地上,我們終將以灣區之名,完成世紀先驅未竟的理想宏圖。  



大灣區新聞社總編室
二零二四年三月十二日於澳門

责任编辑:甘达正

相关文章

最新资讯

热点图文

湾新头条

澳門中醫藥學會辦春茗 會長石崇榮:成果轉化爭取實質突破

2025-03-10

澳門中醫藥學會于3 月2 日晚七時半假長者公寓萬豪軒酒家舉行春茗聯歡晚宴。會長石崇榮表示,過去一年,該會積極推動澳門中醫藥融入灣區發展,助力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跨步向前。

社交媒体

关于我们
大湾区新闻社 The Greater Bay Area News Agency(简称:湾新社)是一家立足于中国澳门,也是中国首家以粤港澳大湾区命名的新型数字化网络通讯新闻社,内容设置有新闻资讯、湾视频、观点言论以及特色专栏、大湾区舆情数据服务中心、大湾区传媒研究院、新媒体发稿平台等,多维度、全媒体矩阵为受众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与思维,致力于打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话语权的新型媒体平台。大湾区新闻网是一家集视频、音频、图像、文字 为一体的网络新媒体,总部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既有官方网站www.baynp.com,也有旗下中文网络平台 大湾区时报官方网站 www.dwqsb.com。在网络为王,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通过全新的宣传方式和渠道, 用多种形式来向世界介绍宣传中华文化等。全面、及时、客观地公正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湾区、以及澳门当地主流社会所关注的各类话题和热点问题。是澳门当地知名的新媒体平台。 视传媒以传播中华文化、服务于本地华人为宗旨,网络覆盖全球有互联网的地方。 2018年开始由传统周报,报纸形式全面转型为新媒体综合平台。目前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形成矩阵。有微信公众号、YouTube、Facebook、Twitter、Tiktok、Instagram等。
我们现在正在接受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给我们发电子邮件: baynp@outlook.com

Tel:+00853 28 533 999 Fax:+00853 28 563 666

© 大湾区新闻社 Copyright 2018-2024 BAYN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头条 | 国内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