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造纸术!科德小学“小工匠”们 玩转古法造纸研学课堂
科德小学的“小工匠”们
玩转古法造纸研学课堂
【《大湾区时报》湾新社讯】2025年3月14日,四会纸言纸语古法造纸研学基地迎来了春季的开篇之作——首场大型研学活动,为全年非遗研学教育实践拉开了序幕。高要区南岸科德小学组织近600名二年级学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好奇,纷纷加入这场知识的盛宴,共同开启一段难忘的非遗研学旅程。以“纸”为媒,从历史、科学、技艺三重维度解构千年造纸文明,为新时代青少年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探、学、践、悟”的立体化研学课程,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溯源千年技艺:从蔡伦革新到文明传播
本次研学活动在古法造纸邓村展览馆以《蔡伦造纸》故事开篇,研学导师通过古法造纸历史文化展示介绍和互动问答,带领同学们穿越至东汉时期。同学们了解到,蔡伦以树皮、麻头、破布等为原料,突破性改进造纸工艺,使纸张“廉薄而便用”,推动文化突破时空限制广泛传播。
“造纸小侦探”上线!植物原料大揭秘
活动现场变身“自然课堂”!导师们带领同学们辨认构树皮、桑、麻、竹等造纸植物,并通过触摸树皮纤维、观察蒸煮后的变化,直观理解原料选择对纸张质量的影响。一名学生惊奇地发现:“构树皮蒸煮后变得像棉花一样软!”这种沉浸式探索,让同学们成为“造纸知识小达人”。
“原来纸是这样造出来的!”同学们造纸初体验
在古法造纸非遗工坊内,造纸师傅熟练地拿起纸帘,在纸浆池中反复抄荡,为大家展示着一张张薄纸是如何诞生的。在古法造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锵鸿等研学导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也手持抄纸框,在纸浆池中轻轻抄荡,一张薄如蝉翼的纸逐渐成型。二年级学生小林兴奋地说:“原来书上写的造纸术,真的能在我手里实现!”
变身“小工匠”!“沉浸式”非遗研学寓教于乐
同学们变身“小工匠”,这种“沉浸式”非遗研学寓教于乐,让“造纸术”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文字。同学们能够更深入了解其内涵和价值,从而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其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纸飞机编队”起飞!非遗技艺玩出新花样
“用亲手做的纸折出最酷的飞机!”在“纸的创意应用”环节,同学们脑洞大开:有的设计成“火箭”造型,有的在机翼贴满花瓣,还有的组团挑战“纸飞机飞行赛”。团队协作中,同学们自发喊出“一、二、三,飞!”的口号,将造纸术的“协作精神”转化为竞技乐趣。
此次非遗研学活动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可触摸的文化教科书”。同学们带着沾满纸浆的袖口返程时,行囊中不仅有亲手制作的“手工花草纸”,更装载着对匠人精神的切身感悟。古法造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锵鸿老师在总结中强调:“当同学们懂得敬畏纸的来之不易,便能真正理解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精神密码。这种‘指尖上的传承’,正是最鲜活的文化自信教育。”科德小学负责人表示:“这场研学活动让同学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为非遗研学教育提供了新范式。”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
2025-03-15
-
2025-03-12
-
2025-03-10
-
2025-03-10
-
2025-03-10
-
2025-03-05
最新资讯
热点图文
2025-03-10
澳門中醫藥學會于3 月2 日晚七時半假長者公寓萬豪軒酒家舉行春茗聯歡晚宴。會長石崇榮表示,過去一年,該會積極推動澳門中醫藥融入灣區發展,助力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跨步向前。
社交媒体